法國進口
葡萄酒進入中國多年,由于信息不對稱,國內市場上出現的各類假酒的確不少。但同樣由于信息不對稱,一些從各種渠道流傳出來的各種判別假酒與否的“偽黃金準則”,也極不靠譜,貽害無窮。今天就為您解讀一下進口
葡萄酒是假酒的四個謠言。

謠言一:條形碼證明原產地
經常聽到有“葡萄酒偽專家”侃侃而談:每瓶葡萄酒都有一個條形碼,它的前綴碼是用來標識國家或地區的代碼,如 00至09代表美國、加拿大,45、49代表日本,69代表中國大陸,471代表中國臺灣地區,489代表中香港特區……因此,可以從條形碼判斷這瓶葡萄酒的原產地。
中國《商品條形碼管理辦法》規定:“依法取得營業執照和相關合法資質證明的生產者、銷售者和服務提供者,可以申請注冊廠商識別代碼。”各國對于條形碼的管理辦法,同中國的做法也是大同小異。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進口葡萄酒都一定要有條形碼。國外有許多歷史非常悠久的酒莊,因為葡萄酒年產量非常少,酒莊很可能不會為這些葡萄酒申請條形碼,以有無條形碼來判斷商品是真是假是不可取的。
謠言二:進口葡萄酒一定要有外文背標
不僅僅有不少人認為有外文背標的葡萄酒才是真酒,筆者曾在一個酒局上,帶了一瓶帶禮盒的中級莊,現場有人因禮盒上有中文字樣,稱這是一瓶國內灌裝酒。
事實上,中國的法律對進口食品飲料的外文背標沒有強制性規定,但《食品安全法》規定進口的預包裝食品必須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有些中國酒商跟國外酒莊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經常會讓酒莊直接貼上中文背標。
同理,也有人認為只貼了外文背標的葡萄酒是假酒,事實上,我國法律規定:用作樣品、禮品、贈品、展示品等非貿易性的葡萄酒,免稅經營、使領館自用的也可不貼中文背標。在海外購買郵寄回國、旅客海外購物自帶的葡萄酒以及跨境電商的葡萄酒也不要求貼中文背標。
謠言三:連保質期都沒有一定是假酒!
很多食品或飲料都需要標注保質期,以免消費者食用過期的產品。有時候,在葡萄酒瓶的背標上也可以發現標有保質期為10年、15年等字樣。
在國外,葡萄酒一般沒有保質期的說法,葡萄酒過了較佳飲用期之后,會逐漸進入衰老期,這個時候它就不值得品鑒了,但是對健康的影響沒有太大變化。因此國外的葡萄酒更多是標明生產日期。
在中國,因為之前有關法律規定必須在標簽上注明保質期,因此很多進口葡萄酒都會標上10年、15年的保質期。因此,近年來,部分進口葡萄酒已經不再標注保質期了。
謠言四:軟木塞都沒有,怎么可能是進口葡萄酒?
在部分人眼中,軟木塞和進口葡萄酒都代表高大上的葡萄酒,所以進口葡萄酒必須是用軟木塞封瓶的。但事實上,現在市場上螺旋蓋封瓶的葡萄酒越來越多,包括澳洲、新西蘭這樣的新世界釀酒強國,不少葡萄酒都使用螺旋蓋。包括澳大利亞的酒款翰斯科神恩山干紅(Henschke Hill of Grace)。
有數據表明,世界上90%以上的葡萄酒的較佳適飲期都是在1-2年內,這些葡萄酒采用螺旋蓋封瓶,對酒質基本沒有影響。說了這么多,就是希望以后誤解進口葡萄酒的人會更少些。
以上這四個說法,在某種意義上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能當作標準去盲從。建議我們的消費者客戶要多多關注法國紅酒咨詢和文化,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被低價所迷惑,避免買到“山寨紅酒”。